| 走在前列|以岁月之名,书写司法担当 发布时间:2025-10-28 16:42:52 肇州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刘楠楠同志,以其二十载的坚守与耕耘,谱写了一曲司法为民的动人乐章。从刑事审判到民事调解,从立案接待到执行攻坚,再到研究室的理论深耕,多岗位的全面历练赋予了她独特的专业视角——既能在个案中明察秋毫,又善于在全局中统筹把握方向。而今,作为分管立案庭和审管办的审委会专职委员,她正将这份积淀转化为推动司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。
 
 
	初心如磐,诉讼服务暖民心
在担任立案庭庭长和诉讼服务中心主任期间,刘楠楠同志始终坚守在服务群众的第一线。她常说:“立案窗口是群众接触法院工作的第一扇门,我们直接代表着人民法院的形象。”她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面对形形色色的当事人,她总能保持极大的耐心和责任心,细心倾听诉求,专业解答疑问,用真诚化解心结。 曾经有一位当事人,被她细致入微的服务深深感动,特意送来一面情真意切、文字满满的锦旗。这面被同事们称为“史上字数最多的锦旗”,字字句句里不仅承载着群众的由衷谢意,更是对她倾心为民服务的诠释褒奖。
 
 
	主动作为,融入综治大格局
走上专委岗位,分管立案庭和审管办后,刘楠楠同志以更广阔的视野谋划工作。她深刻认识到,新时代的诉讼服务不能止于被动收案,更要主动向前延伸,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。她积极推动立案庭主动融入党委领导下的社会治理体系,全力参与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运行工作。在她的大力推动下,法院选派了经验丰富的诉讼服务团队入驻辖区综治中心,不仅助力了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,更实现了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的深度融合。数据显示,自入驻以来,该团队已成功指导调解208次,携手各成员单位联合化解纠纷125件,将大量矛盾化解在诉前,切实筑牢了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。 
 
	锐意创新,破解难题提效能
面对长期存在的“找法官难”问题,刘楠楠同志没有回避,而是以钉钉子精神寻求根治之策。她牵头立案庭严格推行“10-20-30-40分钟”层级响应与督办机制:当事人联系承办法官,10分钟内未回复,由庭室负责人介入;20分钟内未解决,上报至主管院领导;30分钟内未响应,督察室启动督办;40分钟内仍未办结,直报院主要领导。这套环环相扣的机制,形成了清晰的路径层级,实现了逐级上报、限时办结,有效整治了“慵、懒、散、拖”现象,让司法响应跑出了“加速度”。 在服务细节上,她倡导“人性化、精细化”升级。立案大厅里,老花镜、盲文标识、医药箱、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;特别设立的“示范文本填写区”配有专人专岗,重点为老年人、法律知识欠缺的当事人提供“一对一”的诉状填写指导,将司法温情融入每一个细微之处。
 
 
	数据赋能,审判管理求精进
在分管审管办工作中,刘楠楠同志充分发挥其严谨细致的特长,将“绣花功夫”用于审判管理。她坚持每日关注审判运行数据,带领审管办团队做好数据的统计、分析与研判会商,从海量数据中发现审判执行工作的规律、特点和问题,为院党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,助力审判质效持续提升。 时光为卷,奋斗作轴,二十年光阴荏苒,改变的是岁月,不变的是她对司法事业的赤诚忠心。在她身上,我们看到了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、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和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。新征程上,她一以贯之地继续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带领着分管团队,为推动县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、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力量!
 
 
 |